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知识


唐朝太学生向谁请假?

[ 来源: | 作者:qyzfw | 发布时间:2016-05-16 | 浏览:1043次 ]

作者:王艾迎 来源:凯风陕西 [纠错]

  中国自古就有大学,或者叫太学,或者叫国子监、国子学,所招收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背景,并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学。唐朝规定,国子学、太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招收。学校有员额限制,国子学生员三百人,太学五百人。能上国子学,太学,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作为当时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更加荣耀。

  长寿二年(693年)十月,有一个太学生叫王循之,他有事要请假回家。你猜猜,他向谁写假条,向班主任,还是向教务处、校长?都不是。他一反常态,向当时的皇帝武则天上表,请求批准他回乡休假。武则天一高兴,大笔一挥,同意。这王循之别提有多高兴了。武则天可是一代皇帝啊,他的这个假请的标准高,当时各部的部长才有资格向皇上请假。作为一个太学的学生,他受到如此殊荣,可谓天下第一例,你说,他能不高兴啊。再说,从此,他王循之的大名,皇帝也就有印象了,以后当官也就有了基础,这是多么庆幸的一件事啊。

  可是,当时的宰相狄仁杰对武则天批准王循之请假一事有异议。他对武则天说,天子是管大事的,生杀大权不给他人,别的事都可以交给有关部门、有关官员去管辖;王循之作为太学生,他请假,完全可以向太学丞(副校长)、主簿(学校管印章的人,相当于办公室主任)申请办理,如果您连学生请假的事都管上,您要管多少事啊?武则天听后觉得有道理,连连称善。

  想想狄仁杰的说辞,也是很有道理的。什么事都有个规矩。如果没有了章法,社会也就乱套了。如果知县、县令的权利,让上一级的刺史、太守拿了,这个知县、县令还怎么管事呢?

  实际上,武则天对大臣的行事规则也是重视的。就在太学生王循之请假的那一年,她亲自召集人员制订了一个《臣轨》,此书2卷,分为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10章。从各方面,为如何做好臣子,立下了标准和规矩。史载,朝廷当时要求,要举人们停止学习《老子》一书,转而学习《臣轨》。可想而知,大家特别是官员、太学生一定都都知道《臣轨》的具体内容了吧。

  但作为一个太学生,王循之越级请假,明显是违反规定的事。作为一国之君,武则天给王循之准假,也不合乎规范。他之所以违规,就是要向上邀宠,作为武则天准假,也是想显示皇权的威力,而没有顾及到程序。

  百度一下王循之,除过这次请假在历史上有点痕迹,再也没有下文了,可能后来没有做多大的官,或者没有突出的贡献。也就是说,他请假想取得皇上重视和重用的目的没有实现。但愿我们现在的人,不论是谁,官也罢,民也罢,都按照法律和规矩办事,对于越级、违规的人,一定要严办,因为违规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破坏社会和谐,造成社会矛盾。

  但愿我们的社会再也不要发生王循之向皇上请假这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