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知识


永远记亲恩

[ 来源: | 作者:qyzfw | 发布时间:2015-11-26 | 浏览:1190次 ]

作者:韩 齐 来源:凯风陕西 [纠错]

  母亲嫁到我家的时候只有十九岁,留着那个年月时兴的两条乌溜溜的大辫子,身材健硕,性格开朗,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可一踏进家门,长在门槛口的草,差点滑倒她。住的是三间土厦房,东面住着婆婆,中间是灶台,西面就成了她的住处。想做饭,先是找不到柴火。

  因为是孤儿寡母的日子,父亲在县城上班,奶奶年龄大了,在生产队挣的工分太少,分的粮食、柴火不够用。父亲只好克扣自己的口粮,省下粮票接济家里。至于没柴烧,父亲无能为力,因为他没有时间去砍柴。刚做了新媳妇的母亲只好包个头巾很羞怯的出去扫树叶,没有树叶的时候就硬着头皮去十几里外的娘家拉劈材。生活的重担,毫无选择的压在了母亲还显稚嫩的肩头。日子虽然很穷,母亲还是用她的一片孝心把饭菜做的更香更和软;用她的细心把衣服缝补的更密更美观;用她的灵巧把窗花剪得更美更鲜艳;用她的善良把邻里关系处的更好更温暖……。

  可就是那样的“好景”也总是不长,母亲新婚不到一年后,奶奶瘫痪了。这又是雪上加霜啊。日子还得往前推,母亲的担子又重了,自己挺着笨重的身孕,还得照顾瘫痪的婆婆、还得料理家务、还得挣工分。大队甚是同情母亲,让她去了大队办的缝纫部。母亲真是心灵手巧,不仅学的快,而且不惜力气出活也快,大家都称赞她。所以,在干活休息的间隙,她跑步回去给婆婆接屎接尿,大家也都没有太多的意见。忙晕了的人,时间过得也快,姐姐也快一岁了。每天早上,母亲都要起个大早,洒扫庭除、做饭、给奶奶洗脸梳头、喂奶奶吃饭、把孩子抱在膝头喂奶。自己匆匆扒拉几口早饭、把喂饱的孩子放在奶奶炕头、洗锅刷碗、飞跑去缝纫部上班。父亲每周只能回来帮忙一天,其余时间所有的活计都等着她料理呢。几年如一日,她几乎没走过路,都是跑着的。

  有一天,天气晴好,为了让瘫痪的奶奶晒晒太阳,母亲上班中回家,把奶奶背到了院子的竹椅上,把姐姐放在奶奶身边自制的婴儿车上,又匆匆的跑回去干活。还不到一个小时,邻居奶奶就哭着赶来找母亲,让赶快回去看看,家里出事了。母亲心里一惊,边哭边飞奔回家。原来是姐姐的脖子卡在了婴儿车里,脸憋得乌青,嗓子都哭哑了,奶奶想把她抱出来却动不了,挣扎了几次,自己反而从竹椅上摔下来。青壮年都去地里干活了,隔壁的老奶奶听见这边奶奶哭喊,过去一看自己也手足无措了,才来叫我母亲。幸亏姐姐没事,但奶奶撕心裂肺的哭,说自己像个活死人,连个孩子都看不了,拖累了一家人,还不如死了算了,婆媳两人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双泪人。苦日子总是那么难熬啊!

  瘫痪三年,被母亲悉心照顾的奶奶去世了,姐姐也长大了点,母亲稍微喘了口气。仅仅四年,母亲乌溜溜的大辫子剪短了、光洁的脸庞黯淡了,健硕的身材消瘦了,邻居们都说,嫁到这个穷家,委屈了这么好的女子了。可母亲除过暗自偷偷地摸过眼泪,却没在人前有过丝毫的怨言,她对创建美好生活的信念一直都在。

  时间到了1980年,我两岁的时候,分田到户了。对母亲而言,这是个花了力气就能吃饱肚子、就可以烧热炕的大好时机。虽然在娘家也不下地(因为兄弟多,不需要她下地干活),对种地一点也不懂,但她热情很高,不懂就认真请教农活把式,除过照顾孩子,做家务,剩余的精力都用在了地里。大地母亲是朴实的、真诚的,她跟我母亲一样,不会欺骗劳作者,让辛勤付出的农人终于填饱了肚子,再也不为吃饭、烧火犯愁了。日子终于慢慢的好起来了。我的弟弟也出生了,尽管拉扯三个孩子,吃喝拉撒缝补浆洗,辛苦自不待说,但农村家庭视儿如命,有儿子了,母亲的心情更好了,干劲更足了。

  1994年,国家大环境好,父母也人到中年,辛勤劳作、勤俭持家,我们有了积蓄,盖起了我们组上第一家四间红砖房,宽敞明亮,一家人甭提有多高兴。同时,母亲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姐姐上高中、我上中专、弟弟上初中。9月1日一开学,三个人几千元的学费还是够父母头疼的,但是母亲哪怕是借,也都会早早的准备好的,在她的概念中,就是自己不吃不喝,给孩子交学费的事必须是第一位的。事实上母亲的确也是借钱了,刚盖完新房,花完了多年的积蓄,手头很紧。母亲又拾起了她的缝纫手艺,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五公里,去镇上的制衣公司干活,一天工作十一个小时,工资六元,加班一小时补贴五角钱外加一个馍。年年月月日日,风雨无阻,从不缺勤,六年骑坏了三辆自行车。即使母亲这样勤劳、即使父亲也涨了工资,还是不能满足三个孩子的上学费用。母亲在上班之余,想了好多的办法增加收入:在家养鸡养猪、绣枕套被套、给针织厂勾手套、给沙发厂加工套子、糊纸货……,总之,从不闲着。让她最为难的就是卖纸货,那是糊好后卖给去蟠龙陵园祭奠亡人的。起先是大妈的建议,母亲是有顾忌的,做亡人的生意她不情愿,大妈劝说一是母亲手巧肯定能做好,二是春分、清明、十月一上坟的人多好卖,凭自己手艺吃饭,有啥难为情的呢?别人能卖咱也就能卖。母亲想想每天都要用钱的三个孩子,咬咬牙什么也不忌讳了,准备席篾、各色纸张、浆糊、线绳、剪刀等等一系列的材料,就开始动手做了。这个做好了,就赶节气去蟠龙陵园卖。逢着十月一,再剪些门口种的各色菊花,扎成一束一束的,一起卖。

  这些事情,主要是大妈和邻居告诉我的。好强的母亲,从不愿把生活的艰辛讲给自己的儿女,我想,她是怕我们担心、受怕,心里有负担吧。

  2011年,由于工作变动,我又回到了家乡蟠龙工作,蟠龙陵园也就成了每天的必经之地。那天正值农历的十月一,俗话说鬼不走干路,天气阴沉沉的下着濛濛细雨,风也冷飕飕的刮着,来上坟祭奠亡灵的人熙熙攘攘,班车举步维艰的行驶在路上,终于蜗牛般的挪到了陵园跟前,堵得再也走不动了。不经意间,我看见了蹲在陵园门口卖纸货的老妇人:她满是泥污的脚前面铺了一张油布,上面摆着或黑或紫或黄成套的纸衣服、一摞摞各种面值的纸钱、还有一把把或白或紫或黄的菊花;她穿的好像并不单薄,但还是被风吹的瑟瑟发抖,脸色发青,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粘在了前额快挡住了眼睛,她却腾不出手来整理一下,只是在忙碌的间隙,用胳膊把乱发往边上拨了拨,更别说取下飘落在头发上的黄叶了,却是热情很高的在招呼着讨价还价的买主。那一刻,隔着车窗,我突然就泪奔了。我的母亲,我好强的母亲,我质朴的母亲,我勤劳的母亲,她曾今也定是在这样的天气,在别人都给亡亲添寒衣的时候,自己却忍着寒冷,冒着细雨,为了给儿女们攒学费、生活费吧?曾今记忆中母亲的衣襟常常粘满浆糊纸屑,不是她不整洁了;曾今母亲的手总是粗糙皴裂缠满布条,不是她不爱美了;曾今家门口各色的菊花,不是她不爱其香气四溢,这一切的脏、疼、坚持居然都曾经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啊!母亲为了家付出的艰辛,在我断续的记忆中一一打开了……。车什么时候开始继续前行的我已不知道了,一路上我的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哽咽的不能自抑,一车人都莫名其妙的看着我,不知道这个三十多岁的女同志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伤心呢?到下车的时候,我的一只袖子都已湿了大半。伟大的母爱,我们无法用词语形容,但心底涌动的那份情愫,是真实的,是让我们感到踏实的、温暖的、无可替代的。母爱之所以伟大,因为她是世界上唯一不图回报的付出,既然不图报,我们又何以为报呢?在母亲眼里,人,就应该是这么一代代为儿女付出的啊!

  都说女人是家里的风水,由于母亲孝顺老人,爱护子女,和谐邻里,为我们修得了福气。现在我们姊妹三人都已成家并做了父母,我父亲退休了,母亲也终于不再劳作了,去西安跟弟弟一家一起生活。我们一大家人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乐融融的好日子。

  大爱无言,愿天下健在的母亲都康健!

  大道无形,愿为人子女者孝亲爱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