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知识


盘点:古代中国带有开放印记的农作物

[ 来源: | 作者:qyzfw | 发布时间:2015-07-31 | 浏览:3188次 ]

作者:王艾迎 来源:凯风陕西 [纠错]

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开放程度很深的国家,在各个时期,均有农作物从外国传入中国,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给百姓带来无限的福祉。

这些作物的名字好多带着“西、洋、番”等字眼,成为来自国外的明显证据。到底,这些农作物主要有哪些呢?

1、西瓜

原产于非洲,已有五六千年的栽培历史。后来逐渐传至地中海沿岸、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在古代的一些地方,也因为西瓜性寒解热,称寒瓜。西瓜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于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也提前到汉武帝时期,这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西瓜品种很多,古代其外表分青、绿两色,其瓤则有红、白两色,其籽有黄、红、黑、白四色。现在的西瓜品种丰富,有无籽和有籽的区分,在作务技术上,有大田、双膜、大棚种植等形式。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有助于治胸膈气壅、满闷不舒服、小便不利、口鼻生疮等作用。西瓜皮还可以做菜、入药等。有名的西瓜很多,陕西省大荔县有“西瓜之乡”的美誉,宁夏西瓜因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富含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味道特别凉、香、甜,在西北具有盛名。

2、洋芋

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洋芋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记载,16世纪(中国明朝)时洋芋已传入中国。洋芋因酷似马的铃铛而又被称为“马铃薯”,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我国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等地普及。在各地,“马铃薯”又有了新的名子,东北、河北、湖北西北部称之为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马铃薯营养成份较多,主要包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磷、铁、钾、碘、胡萝卜素等成份。从严格意义来讲,它是一种粮食,但我国百姓多把它作为一种蔬菜进行食用。在所有粮食作物中,马铃薯的维生素含量最全,其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番茄的4倍,维生素B更是苹果的4倍。马铃薯具有抗衰老、瘦身、排毒、养颜的功效,深得妇女的青睐。世界上,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已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在北京等地,马铃薯已经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在超市出售,无疑,马铃薯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3、番麦

在我国通常称玉米,也称罗谷棒子、包谷、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在原产地美洲以外,中国是玉米种植最为普及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玉米种植面积位居第一位,产量处于第二位。玉米现已发展为粮食、经济、饲料、医药、果蔬、能源等多元用途作物。从药用价值来看,玉米具有健脾益胃、抗衰老、防止便秘、防止动脉硬化、防癌、美肤护肤、降糖、通便等功效,黄色的玉米还对视网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西葫芦

别名茄瓜、熊(雄)瓜、白瓜、窝瓜、小瓜、番瓜、角瓜、荀瓜等。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西葫芦在墨西哥北部和美国的西南部广泛栽培。在我国明代以前,无西葫芦种植历史。随着我国与外国海运的不断发展,大约在十六世纪,西葫芦间接经海道从欧洲传入福建、浙江,并在十九世纪,得到大面积种植。西葫芦为一年生蔓生草本,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多数品种主蔓优势明显,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适应性强,耐寒,抗病、高产。近年来,西葫芦在大棚菜的推广中,不分季节,迅速走向全国,走入寻常百姓家的饭桌,成为老人、小孩的美食。

5、洋白菜

又名结球甘蓝、疙瘩白、包菜、圆白菜、包心菜、莲花白、包包菜、卷心菜等,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为药用。后被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食用,到公元9世纪被广泛种植。16世纪传入中国。卷心菜富含Vc 、Vu。特别是Vu。它是抗溃疡因子,可分解亚硝酸胺,对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很有帮助。在爱吃蔬菜的德国人眼里,卷心菜不仅味道鲜美,还能防治百病,是名副其实的“蔬菜之王”。德国食品营养研究中心曾公开表示,每天补充一片维生素,不如每天吃50克卷心菜。卷心菜的营养价值与大白菜相差无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还要高出一倍左右。此外,卷心菜富含叶酸,这是甘蓝类蔬菜的一个优点,所以,怀孕的妇女及贫血患者应当多吃些卷心菜。卷心菜是重要的美容品和保健品,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保障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抗癌蔬菜中,卷心菜排在第五位。卷心菜在我国种植范围广,南方和北方均有,吃法也很多,有爆炒的,有凉拌的,炖汤的,有咸的,有甜的,味道鲜美可口。

6、番薯

又名甘薯、金薯、红薯(山西、河南)、红山药、唐薯(《农政全书》等)、玉枕薯(台湾府志),山芋(江苏、浙江)、地瓜(辽宁、山东)、山药(河北)、甜薯、红苕(四川、贵州)、白薯(北京、天津)、红芋等,一年生植物,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番薯。西班牙水手把番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番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其之所以称番薯,大抵是因为它是“舶来品”之故。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还说:“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又据:陈振龙6世孙陈世元及其子陈云,先后以番薯传种于鄞州(浙江宁波)、胶州、青州(山东省青岛、益都一带)、豫州(河南朱仙镇一带)各地,渐次在浙江各地传播,时为清乾隆二十年前后。以上史实证明番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菲律宾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番薯是一种很好的粮食作物,含有独特的生物类黄酮成分,能促使排便通畅,可有效抑制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能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滋补肝肾,也可以有效治疗肝炎和黄疸。吃番薯不会使人发胖,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国外许多女性把番薯当作驻颜美容食品。现今中国的番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7、西红柿

又名番茄、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报三元。西红柿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现作为食用蔬果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种植。据说,最先种植西红柿的是秘鲁人。16世纪到17世纪,作为珍贵观赏植物传入欧洲。大约在明朝,西红柿传入中国,当时称为“番柿”,因为酷似柿子,颜色是红色,又来自西方,所以又叫“西红柿”。台湾省北部俗称西红柿为“臭柿”,南部叫做“柑仔蜜”(台语)。西红柿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日本人称它为“唐柿”。西红柿是一种十分好的保健食品,含有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能减少心脏病的发作;具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使脱氧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坏,能阻止癌变进程;西红柿除了对前列腺癌有预防作用外,还能有效减少胰腺癌、直肠癌、喉癌、口腔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危险。西红柿中的维C,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的功效,对高血压、肾脏病人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多吃西红柿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皮肤保持白皙。西红柿多汁,可以利尿,肾炎病人也宜食用。经常发生牙龈出血或皮下出血的患者,吃番茄有助于改善症状。但是西红柿性凉,孕妇最好不要吃。

8、洋葱

别名球葱、圆葱、玉葱、葱头、荷兰葱、皮牙子等,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亚或西亚,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获洋葱的图画。之后传到地中海区。16世纪,洋葱传入北美洲。18世纪时,《岭南杂记》记载洋葱由欧洲白人传入澳门,在广东一带栽种。之后,洋葱在中国分布广泛,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成为中国主栽蔬菜之一。中国的洋葱产地主要有福建、山东、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洋葱营养丰富,在国外被誉为“菜中皇后”。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粘度,可用于降低血压、提神醒脑、缓解压力、刺激食欲,帮助消化、防治失眠、维护心血管健康、预防癌症、预防感冒等。此外,洋葱还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因为它便于贮存,味道很好,便于搭配,是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百姓最爱吃的蔬菜之一。

9、西洋参

又称广东人参、花旗参,原产于美国北部到加拿大南部一带,是一种人参不能代替的、具有特殊治疗价值的贵重补益药品,性寒、味苦,入心、肺、肾,有退热清火、补阴、生津降压之功能。早年,印地安人采其茎叶食用,也作为清热药治病。1670年左右,法国牧师雅图斯来我国辽东地区传教,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叙述了长白山中人参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并附绘制的原植物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被在加拿大的一位法国传教士看到。这位传教士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在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相似的野生植物,经送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同属五加科植物,但不同种。为了与中国的人参相区别,他们就把这种神奇植物命名为“西洋参”。十七世纪九十年代,康熙皇帝为了表示对满清祖先发祥地的崇敬,曾诏令禁止在长白山采伐森林,一草一木都不准动。如有违抗,轻则充军,重则处死。从而使得朝鲜的高丽参、日本的东洋参以及北美的西洋参得以相继流入我国。西洋参经贩运到中国可换得大量的黄金,因此,西洋参在北美一直有“绿色黄金”的美称。清朝太医院的御医们对西洋参进行了集体研究鉴别,并按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了西洋参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在《本草备要》中将西洋参列入新增的第一种药,称“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除烦,虚而有火者相宜。”这是中外古今首次将西洋参收载于医药文献中。以后的《本草纲目拾遗》、《药性考》等医药学古籍都对西洋参作了详细论述。1975年以后,我国陆续从美国引进几批种子,分别在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江西、贵州、云南、河北、山东、安徽以及福建等省引种栽培成功,为我国西洋参栽培区域向低纬度范围扩大生产提供了依据。临床上,西洋参能改善或消除津液、血液亏损症状,如形体消瘦、目赤耳鸣、口燥咽干、烦渴少气、腰膝酸软、阴虚发热、热病伤阴、肺虚久咳、咳血等症,且药效久缓,在治疗中颇受欢迎,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10、西兰花

又称“花椰菜”,或“菜花”,但香港人叫“椰菜花”,在植物学中叫球叶甘蓝。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9世纪末传入中国。初期只在上海、天津等地栽植,专供西菜馆的需要,被认为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蔬菜。其后,由于栽培成功,逐渐推广到各地,成为寻常的食用蔬菜。因为它比较难以种植,所以价格也比其他蔬菜稍贵。西兰花营养成份位居同类蔬菜之首,被誉为“蔬菜皇冠”。烹制后的西兰花含有维生素C、钾、叶酸、维生素A、镁、泛酸、铁和磷。此外,西兰花还含有胡萝卜素。西兰花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直肠癌、胃癌、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还有杀菌和防止感染的功效。增强免疫力、清热解渴、抗衰老、降血压血脂、减肥、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记忆力、丰胸美肤的作用。在我国,西兰花主要在南方大面积种植,在北方,栽培面积也在逐年扩大。

在这10种主要的农作物中,西瓜最早进入中国,可以说是对外开放的先行官,在南北朝时期进入我国,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主要粮食蔬菜作物在明朝进入我国,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有人说,明朝闭关锁国,实在还要再研究。至于西洋参的到来,则是在中国赢利的结果,西兰花则要为来中国的外国人服务,这两种植物清楚地说明了清朝在被动的形势下,迎接了新品种的到来。这10种植物还在中国的大地上服务百姓,改善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现实再次提醒人们,开放是一个永远的课题,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做下去,这样,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