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 是否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
[ 来源: | 作者:qyzfw | 发布时间:2016-05-26 | 浏览:3056次 ] |
作者:王艾迎 来源:凯风陕西 [纠错] 惊闻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她以105岁的寿年追奔他的爱人钱钟书去了。这是一对多么令人羡慕的学者,他们一生在文学、学术领域为中国写下了浓浓的一笔。在此,我们不想就他们的贡献做一个长篇大论,而是想从钱钟书名字的来历,来谈谈中国人周岁抓周的习俗。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对儿童十分重视,盼望他们成龙成凤,富贵平安,一生祥和。古人讲,从小看大,三岁看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讲,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就能看出长大能干什么。具体测试的办法,就是试儿或抓周。也就是说,在孩子刚满周岁的时候,放好多小巧的东西,让周岁的儿童去拿,他或她拿到的第一件东西,就预示着他或她以后的职业、命运。这在中国古代和现在的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南北朝颜之推在他所著的《颜氏家训》一书《风操》篇中写道“江南风俗,儿生一期(指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针线),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完,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从这个记载来看,江南人在那个时候,在儿童周岁时,放一些东西,让其拿,如果是男性,则放的是弓箭纸笔,如果是女性,则放的是刀尺针线,外加食物、玩具和珍宝,主要来预测孩子将来干什么,是当武将,还是当文官,是做一手好菜还是做一个好裁缝,是聪明还是愚蠢,是贪婪还是廉洁。在那时,人们把这种预测儿童未来的办法叫试儿。可以说,这种习俗始于南方,后来流传于大江南北。这到底灵不灵验呢?也难说,至少没有十分科学的依据。 但这种先叫试儿,后来叫抓周(就是周岁抓东西)的预知儿童未来的办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名人的成长中,都能找到它的足迹。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朝著名词人。他的词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的词坛成就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的作品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据说,他周岁时,他的父亲纳兰明珠(康熙时期著名大臣)让他抓周,他抓到两件东西,一支毛笔,一个金钗。所以他的一生,注定与诗词结缘,为情所困。 贾宝玉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在第二回中,冷子兴对贾雨村说,“(贾宝玉)那年周岁时,政老爹(指贾政,贾宝玉的父亲)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从这几句话里我们看出,贾宝玉抓周时抓取了女孩子用的东西,而没有抓到男孩子一般所要抓取的笔、纸、弓、箭等东西,预示前途并不很好,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就是一个酒色之徒,不堪大用,因而十分恼怒。从《红楼梦》的整体来看,贾宝玉也就是一个专在女人群里混来混去的须眉丈夫,也没有大的出息。 叶选宁少将是一名独臂将军,他用左手写得一手好书法,草书、隶书兼具,多次举办过《叶选宁习字展》,获得了外界很好的评价。在一次书展中,他动情地写道, “(我)1岁抓周抓了支毛笔。”他回顾了幼时至今与书法的缘分。“我妈妈的一家,无论男女老幼,都写得一手好字。所以,我也喜欢写字,希望自己的字能写好。没有什么章法,喜欢什么字就临什么字,不断地写。本人写字多是抄古人的,见到好的、喜欢的,都抄百遍以上,坚持写到今天。”很显然,叶选宁将军对自自己抓周时抓到毛笔很高兴,对他后来练好书法,起到了指示方向的作用。 再回过头来说钱钟书,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学者,写了一本长篇小说《围城》,很有艺术价值,后来作学问,写了《谈艺录》、《管锥编》等,解决了很多学术问题。他一生读书无数,仅读书笔记,就装了五大麻袋。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红楼梦》贾宝玉抓周抓了胭脂,我一岁抓周抓到书,取名钟书,儿时玩戏不足信。” 抓周这个习俗还在现代的生活中延续,在不少地方,仍是父母给子女周岁活动一个不可缺少的程序。首先,我感到,抓周是父母对自己儿女未来的期盼。其次,抓周是一种喜庆的节目,这节目由父母来编排,让周岁的子女来主演,表示一个人从此登上了人生的大舞台。第三,到底抓周灵不灵,是不是像钱钟书老先生所说的不足信,只是一种游戏?从我们列举的事例来看,好像抓周的预言结果,是游戏,但也并不全是游戏,倒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的命运起了暗示和指引作用。 如何抓周,不是这篇文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但愿天下每个父母在儿女周岁时也不妨试试,罗列一些东西,让孩子抓抓,验证一下抓在手里的东西是否能预言孩子的未来?至少,就像一台人生大戏一样,让孩子在自己的导演下,作一个最初的表演,表达一下,自己来到这个世间,想干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