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知识


赶年集

[ 来源: | 作者:qyzfw | 发布时间:2016-01-25 | 浏览:1199次 ]

作者:韩红艳 来源:凯风陕西 [纠错]

  十几年前的岁末,我陪母亲去赶了一次年集,至今记忆犹新。

  过了腊八,农家就进入了过年倒计时,随着春节临近就着手准备年货了。正是寒假中,听母亲说第二天要去贾村赶集,我也兴致勃勃地打算跟她一起去采购。头天晚上便开始列采购单,无外乎灶房里需要的蒜苗、大葱、大肉、土豆、红萝卜、粉条、豆腐等,身上穿的衣服鞋袜,招待客人的瓜子糖果、花生点心,祭祖用的纸钱、鞭炮……总之,一到过年,农家要采购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为不出差错,父母再三商量,最终确定了采购的品种和数量。

  第二天我们起个大早,匆匆吃完早饭,母亲用手绢包好钱,掖进棉衣的内口袋,把采购单叠好收入外衣口袋,手提篮子,篮子里放着蛇皮袋子,准备就绪,出发。

  赶年集的人真多,十里八乡的人都朝一个目的地前进:步行的、骑摩托车的、拉架子车的、骑自行车的、赶马车的……乡间没有交警,但乡亲们出行都会自觉礼让,一路上不是隔壁邻家就是周边的亲戚朋友,即使出现磕碰,也会在乡情中化解。冬日在自家炕上蛰伏久了,趁着赶集,大家又见面了,自然有说不完的话,人人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将近六里的乡间小路,在说笑间一晃就到。“又白又嫩的卤水豆腐!”“瞧一瞧看一看,新鲜的猪肉啊!”“纯棉单子,扯上一床好过年!”“红对联一副一块,蓝对联一块二!”

  ……

  还没走进集市,耳朵里就汇集了大量售货信息,别的还好,一听到卖吃的,仿佛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馋虫,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那时农村人还不是很富裕,年集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对我们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我一下子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紧走几步,一拐弯就看见了熙熙攘攘的赶集人。

  年集上真热闹,真可谓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见啥都想买。母亲刚开始还很谨慎,一捆蒜苗看了东家看西家,比对半天才舍得掏钱,二斤红枣尝了各家一两颗才下了决心,显示出一位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的精明与理智。可年集上各种商品的卖相真是太好了,老板们又都能说会道,到最后,母亲完全忽视了装在口袋里的采购单,看见这个说好,看见那个也舍不得走开,两小时不到,篮子就满了,蛇皮袋子也装得鼓鼓囊囊。我不停提醒母亲说再买就提不动了,母亲这才放慢了采购节奏。

  下午三点多,我们终于踏上了归途。赶集归来的人没有来时那么爱说话了:发型凌乱了、衣领敞开了、鞋带松了、裤管上印上脚印了、兜里的钱花完了,采购了大半天,来时的兴奋变成了归途的疲惫,不过内心应该是满足的、充实的,因为他们为这个年精心准备了,年终岁末,终于歇下来,可以犒劳辛苦一年的自己和家人了。

  年集不会一次赶完,也许快到三十晚上了,还有短缺的东西。母亲回家一看,好像该买的还没买齐,超预算买回来了,她一边自责一边又理直气壮地说:“平常日子可以仔细过,过年不能马虎,不然让人笑话哩。”朴实的话语中也有对家人和亲朋的浓情,丰富的年货是农家人生活改善的佐证啊!

  难忘那十几年前的年集,也许是怀念那时浓浓的年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