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知识


颜氏望族的名人

[ 来源: | 作者:qyzfw | 发布时间:2015-09-28 | 浏览:5097次 ]

作者:王艾迎 来源:凯风陕西[纠错]


颜回是孔子最有名的学生,他不仅是学生的榜样,也是整个家族的楷模。虽然他的后代先后迁徙到今天河北、陕西、湖南、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但他孜孜不倦、认真学习的精神一直传承下来,直至清朝,出现了不少的名人,其中有著名的经学家、画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思想家,也有忠君爱国的王佐之士,他们在我国的历史上发生了重大影响。对颜氏家族的名人作以盘点,主要是学习他们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对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作一个有学问、有智慧、有德行的人。

1、颜回(公元前521—公元前481)



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十三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最小的学生,也是最得意的门生。他十分聪明,《论语·公冶长》记载,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你和颜回谁更聪明)?”子贡回答说:“赐(端木赐,字子贡)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同意他的看法,认为颜回的确比子贡聪明。他为人谦逊好学。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不重复犯一个错误。”颜回对老师异常尊敬,对同学十分谦虚,他沉默寡言,极少显露才智,甚至表面上看起来有点蠢。孔子曾说过:“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32岁时颜回不幸去世,孔子极为悲痛,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1 )!”从此可见,颜回在孔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皇帝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2、颜之推(529—595)


南北朝时人,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世代居住于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宦家庭。他12岁时学习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19岁就被任为陈朝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 ,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隋朝建立后,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病世。他的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在这本书中,他主要阐明早教、会教、身教、环境、勤学、自立、务实等教育观点,列举了大量当时的事例和习俗,强调人的一生,要勤奋学习,提高修养,要学会一技之长,不依靠父母,学习要有目的,以促进实践。他告诫后代说,“父兄不可长依,乡园不可常保”,“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古代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我国古代家教的第一部专著,也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3、颜师古(581—645)



生于京兆万年(今西安市城东),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颜之推的孙子。他小时候,遵循祖训,博览群书,学问渊博。隋朝时,颜师古先在今天的襄樊任地方官,后被免职,长期教学。唐朝建立后,曾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诏令一概出自他手,所写册奏无人能及。唐太宗即位,颜师古备受重用,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后又因公事获罪免官。贞观七年,颜师古为秘书少监,专司刊正之事,对那些令人困惑的奇书难字,他都能原原本本地将疑难剖断明晰。后因事被贬为郴州刺史。赴任前,太宗怜惜师古的才华,对他责备一番,仍留任秘书少监。颜师古不论为官还是赋闲,都能遵循家训,坚持读书,研习学问,所以能胜任经史的考定和注释。唐太宗曾“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令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颜师古多所厘正。他还参与了《五礼》的校订。后来,他奉太子李承乾命令,为《汉书》作注。颜师古在广泛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多有创新,解释翔实明晰,深受称赞,被誉为班孟坚(班固)的忠臣。太子将《汉书注》奏上朝廷,太宗下令将此书编入秘阁,并赐颜师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以示褒奖。后来,颜师古调职秘书监、弘文馆学士。贞观十九年(645年),颜师古随唐太宗征辽东,途中病故,终年六十五岁,葬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芦柞镇。

4、颜昭甫



颜昭甫是颜师古之侄,颜真卿祖父。他受伯父颜师古的影响很大,也为伯父颜师古所器重,每有著述,必让其参加修定,对训诂等有一定的研究。他对书法也有一定的钻研,尤其擅长篆、隶、草书,对金文、古鼎之籀文(大篆)有较深的造诣,有硕儒之称。当时外国人献了一个古鼎,上面有铭篆二十余字,朝臣大多不能辩识,独颜昭甫能全部读出。他历任汝南太守,曹王、晋王侍读。唐至德三年(758年),颜昭甫被追赠为华州剌史。

5、颜杲卿(692—756)



颜杲卿是颜昭甫的孙子,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唐朝有名的忠臣之一。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颜杲卿与儿子颜季明守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任太守,设计杀死了安禄山部将李钦凑,生擒了高邈、何千年。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城内兵员很少,寡不敌众,御敌物资全部用完。正月八日,常山城陷落,颜杲卿等人被叛军俘获,送到东都洛阳。安禄山见了颜杲卿,当面斥责他说:“从前是我把你从范阳户曹任上奏请为判官的,后来你得以任光禄、太常二丞、常山太守,我有什么事对不起你,你背叛了我?”颜杲卿怒目而视,答道:“我家世代为唐朝大臣,永远信守忠义,即使你推荐了我,难道我还要跟着你反叛朝廷吗?况且你本是营州一个牧羊的羯族奴隶,因窃取皇帝的恩宠,才有今天,天子又有什么事有负于你,而你竟反叛了朝廷呢?”安禄山恼羞成怒,命人把颜杲卿绑在桥柱上,肢解并吃他的肉,颜杲卿骂不绝口,叛贼就钩断了他的舌头,说:“看你还能骂吗?”颜杲卿在含糊不清的骂声中死去,时年六十五岁。这天颜杲卿的幼子颜诞、侄子颜诩以及自己的部将,都被先截去了手脚,叛将何千年的弟弟在旁边,他们便含血喷他的脸,于是又被更为残忍地施行碎割,过路的人见了都为之流泪。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追赠颜杲卿太子太保,谥号忠节。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加赠颜杲卿为司徒。他忠义爱君、宁死不屈的精神广为后世所称颂。文天祥《正气歌》中“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两句,就是歌颂唐朝将领张巡固守睢阳,以身徇义的浩然正气,颜杲卿舌断仍喷血骂贼的壮烈事迹。

6、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是颜杲卿的堂弟,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生于京兆(今西安市)。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中进士,登甲科,先后任御史、监察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治在今山东省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组织军民坚决抵抗,立下汗马功劳。肃宗时先在凤翔任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年),颜真卿到叛将李希烈部劝其归顺朝廷,反被李希烈用绳勒杀,享年76岁。颜真卿小时就开始练习书法,家贫缺纸笔,就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后人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北宋书法理论家朱长文称赞他的书法:“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树立了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他的书体被后人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他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流传至今的著名书法作品为《多宝塔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臧怀恪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颜氏家庙碑》等。他不仅是一名书法大家,也是一位著名诗人,他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至今为人称颂,激励着今天的学子。

7、颜辉

颜辉,人称老画师,宋末元初人。擅长画道教和佛教人物,笔法粗厚,钩勒粗细皆宜,起伏有致,渲染精到,以水墨烘晕,使画面衬托出阴暗凹凸,富有立体感,有“笔法奇绝,八面生意”之称,这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创新画法,柳贯(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赞之为“收揽奇怪一笔摸”,与梁楷、法常一脉相承。颜辉的作品流传日本较多,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有较大影响。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水月观音图》轴、《李仙图》,河南省博物馆藏的《山水图》轴,日本京都智恩院藏的《李铁拐图》轴。

8、颜宗(1393一1459)

明代画家。字学渊,南海(今属广东省)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举人,曾任福建邵武县令,为政清廉,颇有政绩。天顺三年(1459)任兵部员外郎,因奔母丧,于途中去世。善画山水,初学黄公望(元朝画家),后来学习李成、郭熙(前者为五代十国画家,后者为北宋画家)的画,融北方山水画风于南方画中,多写平远景色,苍浑健劲,层次分明,平淡中有挺拔雄奇之姿。也擅长画人物、虫鱼、翎毛、走兽。明朝中期著名宫廷画家林良曾赞誉说“颜老天趣不可及”,可见其画艺之精。传世作品有《湖山平远图》卷,是我国已知现存最早的广东绘画作品,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9、颜光敏(1640—1686)


颜回六十七世孙,与其兄颜光猷、弟颜光斅(xiào)同为清康熙年间进士,被时人传为“颜氏一母三进士”。光敏聪明异常,9岁能写八股文,13岁能赋诗,善书行草,15岁入童子试,入孔颜曾孟四氏学校就读,由于品学兼优,16岁被定为廪膳生,月米六斗。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参加乡试,入国子监就读。康熙六年(1667年)中二甲第十三名进士。先后任国史院中书舍人、礼部仪制司主事、会试同考官。康熙十五年(1676年)父死回乡,在家服丧、养病六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回京后,先后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外郎、郎中、奉政大夫、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大清一统志》编修官,同年八月得病,九月于京师家中去世,享年四十七岁,次年归葬曲阜。颜光敏爱好广泛,博览群书。上通律历,中晓勾股,善玩鼓琴,精于书法;长于骑射,善于踢球,爱下围棋。所作古体诗,训辞深奥有汉魏遗音,近体诗清新婉约,酷似唐人。光敏对《大学》章句尤深通要旨,也好游览,广交海内外名士,著名学者顾炎武、剧作家孔尚任等都是他的知己。他与另外九人结成“十子诗社”,并被举为盟主,时有“康熙十子”美誉。他的作品很多,主要有《十子诗略》、《大学订本》、《乐圃诗集》、《未信堂时艺》、《家诫》、《旧雨草堂诗》、《南行日记》等。

10、颜元(1635—1704)

直隶博野县(今河北省博野县)人,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他说:“八股之害,甚于焚坑”,指责朱熹的学术不过是“禅宗、训诂、文字、乡愿四者集成一种人”,“千百年来,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晦庵,朱熹的号)为也!”。在他开设的讲堂上,摆放着琴、竽、弓、矢、筹、管,每日带领学生从事礼、乐、射、书、数的学习,探究兵农水火等实用之学。颜元不仅教育学生“习动”,而且身体力行。他武艺出众,57岁时与商水大侠李子青比武,“数合,中子青腕”,足见他老年时仍保持着矫健的身手。康熙四十三年(1704)卒,享年70岁。颜元一生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其中有记录可查者达100多人。他的得意门生李塨继承和发展了颜元的学说,形成了当时一个较为著名的学派,后人称为“颜李学派”。其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梁启超对于颜元有很高的评价,他说,“博野颜元,生于穷乡,育于异姓,饱更忧患,坚苦卓绝。其学有类罗马之斯多噶派。其对于旧思想之解放,最为彻底。”

为什么颜氏一族,有如此之多的文人达士?归结起来看,一是有颜回这样一个好的祖先,给后世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二是颜之推总结了一套《颜氏家训》,对颜氏后人形成了一套具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后辈儿孙的成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颜氏一族,无论何时,把对子女的教育放在核心地位,从小让他们读书学习,领会先贤思想。这对于今人而言,仍有很大的启发、借鉴作用。不读书、不学习,个人梦、中国梦如何能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