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尊师第一台——燕伋望鲁台(图) |
[ 来源: | 作者:qyzfw | 发布时间:2015-09-06 | 浏览:2728次 ] |
王艾迎 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北37公里的千阳县,有一个名闻遐迩的历史古迹燕伋望鲁台,又称中华尊师第一台。 公元前541年,燕伋生于今千阳县水沟镇水沟村燕家山。燕伋22岁时,遵父遗命,首次来到鲁国,跟随孔子求学。他先后三次到达鲁国,跟随孔子学习13年,周游了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考察了西周的政治制度,与老子探讨过易经和道德经,当过8年官吏,办学18年,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参与编辑过孔子的著作。后世将其列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燕伋首次跟随孔子学习4年后回归故乡,在秦国当了8年官吏。之后,燕伋二次赴鲁求学5年,遍访了周边的人文古迹,瞻仰了齐桓公庙,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回到故乡后,他弃官从教,在渔阳(古地名,在今千阳县城西)设坛办学18年,传道解惑,开启了三秦大地文化教育的先河。 在故乡,燕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使读书成为一大时尚,推进了当地的文明开化。教书期间,燕伋日益怀念恩师孔子,但教学繁忙,天高地远,面见老师实在难以实现。燕伋只好每日去塾坛(学校)崖顶遥望鲁国,试图看见泰山和恩师孔子,但前面总有高山阻挡。为实现梦想,寄托思念之情,他每天用衣襟撮土垫足,引颈远眺东望,日积月累,便形成了高约十米,底径三十余米的土台——燕伋望鲁台。 公元前483年,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去世,58岁的燕伋不顾年迈体弱,赶往曲阜吊唁,并继续跟随孔子学习。这是他第三次来鲁国。不久,恩师孔子去世,燕伋含泪为老师守孝3年。 公元前476年,燕伋回归故里。第二年,在老家逝世,享年66岁。 唐、宋、明三朝,燕伋曾经三次受封。唐玄宗李隆基封其为“渔阳伯”,宋真宗赵恒封其为“千源侯”,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封其为“先贤燕子”。 改革开放后,为了弘扬燕伋尊师重教的美德,千阳县政府和民间人士共同对燕伋望鲁台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建起了大牌楼、燕伋石像、燕伋广场、大台阶、燕伋祠、燕伋塾坛、群贤宫、翰墨苑、尚德宫,修葺了思师亭、望鲁台等景点。 2003年9月24日,燕伋望鲁台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燕伋望鲁台已经被开发为文化旅游、尊师重教和传播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教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