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知识


唐代“二圣”的精彩人生

[ 来源: | 作者:qyzfw | 发布时间:2014-09-22 | 浏览:1916次 ]

作者:王艾迎 来源:凯风陕西 [纠错]

  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在高宗后期时共同治理国家,时人称之为“二圣”。高宗去世后,皇后武则天建立周朝,自称圣神皇帝。“二圣”共在位56年,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情感——挚爱终生

  

李治和武则天塑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代帝王婚姻绝大多数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平民也不例外。但李治与武则天的婚姻却为自由恋爱,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年方十四、明媚娇艳的武则天被选入宫,成为唐太宗的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李治为太子时,常去参见父亲太宗,看到漂亮、能干、会处事的武则天,一见钟情。太宗去世后,武则天和其它才人按规定一起进入感业寺作了尼姑。在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有意到感业寺烧香,见到了武则天,“武氏泣,上亦泣”,场面十分感人。不久,在王皇后的劝说下,武则天蓄发还俗,被李治收入后宫,始为昭仪,日益得宠,进而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一月一日,正式被册封为皇后,两位有情人终于成为名正言顺的夫妻,此时高宗27岁,武则天31岁。此后,两人互爱互敬,鲜有芥蒂。事实上,武则天成为高宗治国理政的重要帮手。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二月,密谋废掉武则天皇后职位的上官仪被杀。自此,高宗处理政事,无论大小,武则天均垂帘于后,《资治通鉴》记载,“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这一年,武则天40岁,正处于不惑之年,可谓阅历丰富,经验老道,只差皇帝之名而已。上元二年三月(公元675年),高宗头昏眼花,病情加重,提议皇后摄政,足见对其能力的信任。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一月,高宗李治头重,不能看东西,侍医秦鸣鹤建议用针刺高宗头部的百会、脑户两个穴位,武则天不允许,害怕因此导致高宗去世。高宗允许后,效果较好,高宗说“吾目似明矣”。武则天感激涕淋,亲自背负彩缎一百匹赐给秦鸣鹤。此时,已经59岁的武则天可以说用她的行动表达了对丈夫自始至终、长达40多年的深厚爱情。

  功绩——彪炳青史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两人性格迥异,一柔一刚,互为表里,其主要方面是刚强一世,都下定决心要干一番事业。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正月辛酉(二十一),唐高宗召朝集使说:“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自是日引剌史十人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两人在位的五十多年间,取得了巨大成绩。

  唐高宗李治登基后,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唐高宗对大臣们说,“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大臣来济假借齐桓公与一老人的对话,指出过多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误农时,出钱又花费很多,应该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高宗虚心采纳。这种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甚得民心。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十一月,高宗路过寿张县(县治在今山东省梁山县境内),听说有个叫张公艺的人九世同居,感到十分好奇,就到他的家里去看了看,问他为何能和睦相处,张公艺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献给高宗,高宗十分高兴,就给这家人奖励了上好的丝绸。从此事可以看出,高宗是何等的爱民。

  唐高宗还重视法治建设。他下令由长孙无忌等大臣修订的《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成文法典,与西方著名的《罗马法》可以相提并论。他统治的时期,执法公正,犯罪率较低,社会平安。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在军事上,高宗先后任用苏定方、李绩、刘仁轨、裴行俭以及薛仁贵经略辽东,最后兵围平壤,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后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显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唐朝在这一时期消灭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压制了日本的气焰。他的武功远远高于太宗李世民,成就了唐朝最大的国土。

  高宗在世时,武则天有很高的参政能力。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从帘后走出,在国家治理上,大胆创新,设立了殿试和武举,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张柬之,后来均成为贤相。其中狄仁杰被武则天称为国老。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哭着说“朝堂空矣”。自此,每遇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常叹息,“天夺吾国老为何太早啊”。

  武则天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在她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在边远地区实行屯田、营田,在地方兴修水利工程19项。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这些措施,使国家仓库粮食充盈,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继续执行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厥等民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提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长安二年(702年)十二月,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轶事——令人称奇

  翻阅中外历史,父子皇帝不可胜数,父子总统屈指可数,夫妇皇帝则大概只有中国唐朝的高宗皇帝李治和武则天了。在高宗和和武则天统治的56年时间里,有许多令人称奇的事情。

  中国古代采用皇帝年号纪年。粗略统计,中国古代用年号在10个以上的共三个皇帝,第一名为武则天,任皇帝21年,采用年号18个,其中15个年号各只用了一年时间。第二名为唐高宗李治,他在位34年时间,共用年号12个。第三名为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使用年号11个,令人关注的冠亚军分别被武则天夫妻二人分别获得,汉武帝虽然在皇位时间与武则天夫妻二人在位时间之和相当,但在年号使用上却因一票之差屈居第三名。

  武则天夫妻二人爱改人名、地名、官名。永徽六年十一月,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旋即将废皇后王氏改姓为蟒氏,废淑妃萧氏改姓为枭氏。蟒是巨蛇,枭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凶猛的鸟。可见,夫妻二人对王、萧二人的痛恨之情形。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五月,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武则天一边派兵平叛,一边将李尽忠改名为李尽灭,将孙万荣改名为孙万斩。李治当皇帝后,将九成宫改名为万年宫,去世前不久,又将万年宫改回为九成宫。龙朔二年(662年)二月,唐高宗李治改百官名,将门下省改为东台,中书省改为西台,尚书省改为中台,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射为太常伯。其它官名也相应被改,但职任并未变化。咸亨元年(670年)十月,高宗下令,官员名称都恢复为以前的称谓。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自己改名为武曌(zhào),将皇太子改姓武,并将天、地等十二字予以改造使用。这些措施一方面显示了两位皇上的权威,也显示了他们改革的气魄。

  在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修建了大雁塔, 专为玄奘保存佛教经典,塔身七层,塔高64.5米,至今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四月,建成天枢柱,高105尺,直径12尺,柱身八面,每面宽5尺。大柱下面是一座铁山,周边170多尺,环绕铁山的是铜

  

唐代大雁塔(图片来源于网络)

  做的蟠龙和麒麟,柱顶上铸一个腾云形的承盘露,直径3仗,四个龙人站在盘上手捧火珠,火珠高1丈,天枢柱上刻着百官姓名和四夷酋长的姓名。武则天亲自书写匾额“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八个大字。这个天枢柱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相当于10层楼高,气势雄伟,光彩夺目,有蟠龙和麒麟,还有皇帝题词,无疑是一个弘扬国威之碑。

  李治和武则天是历史上比较高寿的皇帝,李治活了55岁,武则天活了81岁。而武则天,是中国古代皇帝中活到80岁以上的四个皇帝之一。如何对两人进行评价?武则天为李治立了“述圣碑”,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歌功颂德的碑文,当年字填金粉,光彩照人。给武则天立的则是无字碑,如何解释?众说纷纭。从设年号之多、为他人改名、改地名、改官名、武则天给自己创造名字可以看出,两人志向高远,绝不想做平庸的皇帝,要有一番大的做为,想为世上留下一些为人称道的东西,为自己留下一世英名。今天,雄伟的大雁塔仍在供游人参观,它似乎在告诉人们,李治并不儒弱,今已不在的天枢柱和乾陵仍然矗立的无字碑向世人表明,武则天在世时成就辉煌,武则天去世后仍然威武依旧,到底用什么词汇来表达,还是看官自己下笔成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