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善于治国理政的“小太宗” |
[ 来源: | 作者:qyzfw | 发布时间:2014-06-06 | 浏览:1695次 ] |
唐朝共有22个皇帝,最有名的皇帝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但唐朝末年,还有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在位十三年,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使唐朝在衰败之际呈现振兴气象,因此《资治通鉴》称之为“小太宗”。这个皇帝便是唐朝第18个皇帝——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网络图片) 纳谏如流 唐宣宗好读书,尤喜读《贞观政要》、《金镜》,对于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故事心领神会,努力践行。《资治通鉴》记载,“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春,宣宗要去华清宫,谏官力阻,言辞恳切,宣宗只好放弃。一次,中书门下奏称,严禁私度僧尼,建议“僧尼有阙,则择人补之,仍申祠给牒。其欲远游导师者,须有本州公验”。唐宣宗认为这对于规范佛教活动有很大好处,既可避免前任武宗灭佛的弊端,也对佛教的任意发展起到了约束作用,也就同意了中书门下的建议。 严管左右 宣宗对于自己的亲戚和身边人十分严厉,要求他们遵规守矩,不得耍特权,不得徇私舞弊,不得越雷池一步。江西观察使郑祇德是宣宗女儿的公公,一次,自以为和宣宗是亲家,就提出自己想得到一个散官的头衔,宣宗对其嗤之以鼻,削去了他的地方大吏职务,将他调为一个闲职。还有一次,宣宗调右散骑常侍高少逸任陕虢观察使,派身边一个人送去圣旨,两人走到硖石在驿馆吃饭,传达圣旨的人嫌饼黑,将驿卒打得出血。宣宗知道后,责备这个使者说“深山中能得到一块黑饼子也不容易啊!”随后将其贬到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的景山之巅看护安葬武则天大儿子的恭陵。宣宗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见”。宰相令狐绹对人说,他当宰相十多年,受到皇上的恩遇最多,但每一次上朝奏事,没有一次不汗流沾衣的。可见,宣宗对手下的要求多么严厉啊。 执法如山 宣宗严格执法,绝不因人废法。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唐宣宗的舅舅郑光的庄吏多年不交租税被京兆尹韦澳逮捕入狱。唐宣宗问韦澳,“君何以处之?”,韦澳答,“欲置于法。”唐宣宗开始,有为其舅说情的意思。但韦澳并不多么承情,他说如果郑光的庄吏多年为害,免于刑事处分,那么陛下制订的法律就只是用来约束贫困户,我实在是不敢奉陛下的诏命去办事了。唐宣宗说,朕为舅的事阻挠你依法行事,的确是惭愧呀!韦澳回去后,以重杖打郑光的庄吏,等他交满数百斛租税后才将郑光的庄吏释放。有一个乐工叫罗程,弹得一手好琵琶,宣宗皇帝十分喜爱。他因此十分蛮横,一次,因一件小事,就杀了人,被关到京城的监狱里。另外几个乐工与罗程交好,一想救罗程。一次,宣宗要到后苑来,几个乐工恰好要奏乐,就想了个注意,摆了一个空椅子,上面放了一把琵琶,见了皇上,个个掩面哭泣。皇上感到吃惊,问其缘由。众乐工说,罗程辜负陛下,罪该万死,但罗程的技能天下无双,可否免他死罪。宣宗说“你们可惜罗程的本事,朕可惜的是高祖、太宗制定的法律”。唐宣宗执法由此可见非常严格,可以说六亲不认。 爱民如子 虽说唐宣宗生于宫室,位居至尊,但把人民的疾苦置于心上,可以说爱民如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二月十七日,由于旱灾,唐宣宗减少自己的饮食,撤除伎乐,将后宫宫女放回家,将宫廷养的鹰和鹘放飞天空,并停止修缮宫廷。大中三年八月初八,唐宣宗登上延喜门楼,接见来自河西、陇右地区的1000多名老人孩子妇女,并专门下诏,招募百姓开辟河西、陇右三州、七关土地农田,五年免收租税。河西、陇右重归大唐不久,这对于稳定人心、巩固边防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决定,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唐宣宗视百姓如子的精神风范。 唐宣宗虽然在位只有13年,象其他几位唐朝的皇帝一样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而亡,但他的所做作为对于今天治理国家也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县610办主任 王艾迎 ) (转 凯风陕西) |